珍愛生命之水 你們一定都看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:電視畫面上有一個水龍頭,正在艱難的往外滴著水,滴水的速度越來越慢,最后水就枯竭了。然后畫面上上出現了一雙眼睛,從眼中流出了一滴淚水。隨之出現的是這樣一句話:“如果人類不珍惜水,那么我們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將是我們自己的眼淚。” 水是生命之源,假如地球上沒有水,那么地球母親就不會孕育出我們人類的子孫萬代。因為最早的原始生命首先是在海洋中孕育形成,逐漸擴展到陸地上。所以說,水是生命的搖籃。
在我國,水資源不僅短缺,而且浪費極為嚴重,利用效率仍然很低。因此,節水將是一項長期的任務,而且也是最科學、最經濟的戰略選擇?,F在農業已經興起,節水農業也亟待發展,發展節水農業一方面是農業發展中面臨著水資源短缺的制約,另一方面是農業用水效率不高、節水潛力巨大。破解這一矛盾的重要途徑就是大力發展節水農業。
一、大力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整合,實現科技節水
目前我國在研發中仍過分重視單項技術而忽視綜合配套技術的開發。例如,節水技術中僅注重節水灌溉技術,忽視農藝技術等,雖然灌溉實現了節水,但是作物產量受到影響。再如,我們往往注重噴灌等設施的研發,忽視了對田間布局、深層滲漏等問題的研究,極易造成土壤次生鹽堿化,影響作物種植。
建議借鑒發達國家經驗,加強技術創新,整合多學科力量,發展系統性節水技術,形成整體優勢,真正達到節水、高產、生態的要求。
二、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,實現結構節水
農業用水與農業生產結構密切相關,小麥、水稻都屬于高耗水作物,以同樣的土地和水資源,生產飼用作物可收獲能量比谷物多3—5倍,蛋白質多4—8倍。另外,我國食物消費結構正處于轉型階段,糧食消費所占比例不斷下降,肉蛋奶類消費不斷上漲。
因此,建議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,調整農業生產結構,適當增加飼料糧的生產。這樣既可以適應人們日益變化的膳食消費結構,又可以通過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實現節水。
三、大力完善農業節水工程,實現工程節水
近年來的實踐證明,農業節水工程建設依然是十分重要且有效的節水途徑。截至2013年底,我國有效灌溉面積達9.52億畝,其中節水灌溉工程面積4.07億畝。節水灌溉一方面節約了水資源,2000年以來,我國農田畝均灌溉用水量由420立方米下降到361立方米,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.43提高到0.52。另一方面,糧食產量不斷增加,采用節水灌溉措施畝均增產糧食10%—40%。
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建議進一步加強農田基本建設,提高渠系配套工程,減少農田水資源消耗。
四、大力推進體制與機制創新,實現制度節水
節水農業是一項公益事業,但也需要產業支撐。因此,今后一要完善促進節水農業發展的扶持政策。建議國家相關部門針對節水產業貸款、稅收等方面盡快出臺扶持及優惠政策,切實推動產業發展。二要建立促進節水農業發展的社會化扶持政策。建議國家提供擔保,在地方建立節水農業設施租賃平臺,為相關組織和個人發展節水農業提供便利。三要完善獎懲機制。將實施節水農業技術的地區和農戶(合作社)納入生態補償的范疇,對耗水大戶的水資源消耗劃定“資源消耗底線”。
上一篇:我市高架橋垂直綠化首次實現自動滴灌 | 下一篇:華坪新莊鄉滴灌技術種西瓜 |